这一次,我不想再错过

这一次,我不想再错过

作者:小步

“主耶稣啊,我是一个罪人,现在我愿意承认我过去所犯的一切罪,并且愿意让你做我的主,我一生要跟随你到底。”

2013年7月21日,一个25岁的年轻人在一所叫做“以马内利”的教堂里许下了上述誓言,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在无神论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走到这一步呢?又是怎样的一个信仰,让这个自诩道德优越、勤恳踏实的人承认自己是个罪人呢?是真实的经历还是宗教的迷魂汤呢?

我出生在苏北的一个农村,上面有个哥哥,因为是二胎,为了躲避计划生育罚款,我出生后不久举家搬迁到了江苏常州,父母勤恳工作,家境殷实,我们兄弟俩度过了阳光、健康、富裕的童年。

1996年,那一年我8岁,父亲肝癌晚期去世,家道中落,而且因为治病负债累累,母亲带着我们兄弟两回到了苏北老家生活。

我的母亲小学二年级毕业,是个平凡的农村妇女,身上有很多缺点,但是我的母亲是个伟大的人,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农村,她的思想是超前的,她的抉择是有魄力的,她的意志是不为人所动摇的,这些又让她显得那么特立独行。我非常感谢她的独特,父亲去世后,家徒四壁,债台高筑,更绝望的是亲戚朋友都像躲瘟疫一样躲避我们孤儿寡妇。但母亲没有绝望,她只持守一个信念,就是供养我们两兄弟读完大学,她也为这个信念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为了我们读书,她屏蔽了所有目光短浅的人对她的议论和嘲笑,屏蔽了别人对她的不理解和“善意”的规劝;

为了我们读书,她做过孟母三迁的事,也曾寄人篱下,母亲十几年如一日,几乎每天凌晨两三点就会蹬着人力三轮车去市场批发蔬菜水果,然后去乡村流动售卖,上午卖蔬菜,下午卖水果,没时间照顾我们,为方便我们读书,就在学校附近租房,小学中学期间搬了三次家;

我们那个年代义务教育还未普及,家里交不起学费,母亲不顾自尊屡次哀求教务主任、哀求校长宽限时日,这样的画面每年两次,每次都很刺痛我的自尊心。十几年当中,身边有太多的声音让她不要这么辛苦供我们读书,有太多的声音让我们外出打工,但她都没在意,最终供我们读完大学。

所以我工作之前对生活和生命的感受比较单一,就是一眼看不到头的、漫长的贫穷。这些经历告诉我,贫穷意味着屈辱、意味着低人一等,贫穷让人活的没有尊严,我的人生目标就是要通过读书摆脱贫穷,做人上人。但是我活得并不开心,也没有安全感,冷漠、灰暗、孤独伴随着我的成长。

大学毕业后,因为是英语专业,我选择了工资更高的非洲做工程翻译,签了3年的合同。

刚到非洲的前半年非常艰苦,难处很多:英语听说写能力要全面加强,工程施工和翻译的知识要从头学起,工作前半年,每天都是在加班中度过,有时候还要通宵;还有干燥到脱皮的气候、强烈的紫外线、炎热的天气等等要去适应。坦白说,辛苦的工作有时让我觉得很苦涩、很疲乏、很没意思,但一想起家里的债务以及读大学的助学贷款,想到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想到要出人头地,证明给曾经羞辱过我们家的人看,内心就默默坚持下去。

半年之后,工作上逐渐游刃有余,空闲时间相对多了,长期的压力、高强度的工作、不错的工资收入,让我渴望痛痛快快地放纵一场。我所在的国家曾经是德国的殖民地,很欧化的一个非洲国家,我们一群年轻的同事相约吃遍首都所有的西餐厅,喝遍所有的西洋酒,餐后几个人要么小聚“炸金花”,要么去当地的赌场消遣一个晚上,有些结了婚的同事也会去红灯区逍遥一下。晚上回到宿舍,打开电脑打游戏、看电视电影、浏览不健康的图片和视频,非常快活。整体的状态就是,白天忙碌工作,晚上公关应酬、吃喝玩赌、纵情享乐。

我努力工作确实得到了回报,钱财增加了一些,权力有了一点,面子多了一点,但有时却怅然若失,大家有过这样的感受吗?就是本来在各种的享乐中开开心心的,突然一下又莫名伤感,又不知伤感什么。我在伤感的间隙,偶尔会想一下:我所追求的以及正在享受的这些东西,到底对我的生命意味着什么?仿佛觉得挺有意思,但又觉得没意思,这些东西改变了我什么呢?

初入工作时,很多工作都不懂,会谦虚请教项目上的人;后来渐渐熟悉之后,觉得自己懂了,脾气就开始上来了,总是喜欢教训人;再后来有一点小权力,自我膨胀了,别人稍有事情不顺我心意,就会冲他们发火……我开始留意到这些改变,但是内心膨胀的洪流让我无力阻挡这种变化。

刚刚说吃吃喝喝,同事们都是拿发票去公司报销,说是疏通关系的公关费用,起初我没留意,良心上也觉得不太好,但出去吃每顿都是小几百,最终我也没有顶住报销的诱惑,加入了他们。心里不安时,就找各种理由说服自己。

有一次和一个项目经理去出差,途中会路过一个很大的野生动物园,他不会英语,就提议说带我去动物园,我心里觉得我们是出差工作的,去玩儿的话至少要一天,而且里面的住宿、门票等都很贵的,我有点犹豫;他看出我舍不得钱,就说你做好翻译就行,其他的你不用操心了,我当然知道他的做法,心想万一出事了反正都算不到我头上,于是就和他开开心心地去了。

这样的事情很多,我内在确实也悄悄地在发生着变化,我的社会阅历丰富了,为人处世相对成熟了,是吧?而且看我当时活得多自在:业务娴熟、能力不错、吃喝用度公司全包、对上对下说话做事拿捏比较得体、老板也器重栽培,总之表面上看是前途大好的小伙子。

但是夜深人静、独自回到房间时,脱下了外在的装饰和面具,茫茫黑夜中我感受更多的是虚空和矛盾,隐约感觉有问题,但又不确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这样的生活模式一直持续了近一年半,忙碌的工作,丰富多彩的消遣并没有给我带来充实和满足,反而让我越发感觉虚空和不安;到了后期心里面出现了控诉的声音,工作之余稍有停歇就有个声音告诉我:“不要停,停下来活着就没意义,还不如死了算了”,没有办法,我不敢停;到了晚上,为了熬过漫漫长夜,我每天喝很多酒来麻痹自己的神经,尝试逃避内心的虚空、慌张和苦痛。

为人处世,我可以像母亲一样踏实、勤奋,但终究不如母亲坚强 ,偌大的世界却装不满我小小的心,是我太贪了吗?可是我想要的只是心灵片刻的满足和安宁,但等来的却是:虚空的虚空,痛苦的痛苦,一切都是虚空;万事都令人厌倦、都让我煎熬。

2013年年初的一个晚上,酒足饭饱之后我回到房间,那天内心异常烦躁,电视电影点开又关掉,游戏打了两局也觉得腻烦,百无聊赖,于是就坐着发呆,无意间瞥到了压在枕头底下的圣经。这本圣经还是大学时认识的一位基督徒姐姐送给我的,看着它我脑海里出现了很多大学时在姐姐家一年多查经、聚会的美好片段,看到姐姐们的美丽生命,反观自己目前的状态,又“衰”又“丧”。我已经没有其他的出路了,没有人可以帮助我,家人和朋友都在2万公里外的中国,而且即便他们在身边,也不一定帮到我,可能还会雪上加霜,说我是无病呻吟。于是我拿起圣经在心里说“上帝啊,我真的好累,求你给我预备华人的团契或教会,我就重新回来认识你。”(因为当地是基督教国家,教堂林立,我当初刚来时去过一两次教堂,都是英语、德语以及当地方言,没有汉语,听不懂或是听了没感觉,就没再去了)。圣经马太福音7章8节说,“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上帝听到了。从当晚开始一直到我相信上帝是真实的,我的经历都见证了这句话语的真实:

那时QQ是中国人交流的主要工具,单身汉们晚上都喜欢找陌生女网友聊天,我也不例外。那天晚上我随意和一个群里的女网友聊天,没想到是个阿姨,我还记得她的名字叫徐雅鸣,因为她的基督徒身份我不好意思聊那些不三不四的话题,而是一反常态地和她聊起了自己内心内疚和长久空虚的状态,以及自己想找华人教会的想法。没想到她说她们家就是,我眼前一亮,连忙问她们家在哪里?她说在A城,听了之后我又泄了气,因为A城离我很远,单程300多公里,她也问我在哪儿?我说在首都,她想了一下回复我说,首都前两周有个台湾的基督徒姐姐开放了自己的家作为聚会点,她和她爱人、孩子在首都传福音,她可以帮我问问,我表示感谢,留了电话之后就没有多聊了。不曾想第二天台湾的那个姐姐就打我电话,说很欢迎我去她家聚会。我想不会这么巧吧?前一天晚上心里就这么一想,第二天就有了间华人聚会点,但是既然有,那自己也要信守诺言去尝试认识上帝。

我所在的国家公共交通非常落后,没有私家车寸步难行,第一次去那个台湾教会是一个姐妹开车来接我的,结束之后又送我回来。我不想麻烦别人,但又没车开,当时我在项目上,只有项目经理才有配车,于是在心里求问上帝该怎么办?上帝听到了我内心的顾虑,就在那个礼拜为我开辟道路。我的项目经理接到公司总部的调任函,他被提拔为分公司总经理,而其实他升职的消息我们早就知道了,只是一直在等前任经理交接工作,但恰好在那一周通知他去分公司总部报道,我代理项目,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接手了项目上的车辆,就这样从第二周开始,去教会,车的问题,就神奇的解决了。

当时我学车不久,是自学考的驾照,技术不娴熟,经验也不足,首都是出了名的山城,最怕上坡起步时会出事儿,于是心里面就跟上帝说:“上帝啊,我技术不好,不想在开车去教会的时候出事儿,你能不能让老胡来教我一个星期?”老胡是我们公司开大货车的老司机,开了一辈子的车,非常有经验,和我关系比较好。上帝听到了,就在那个礼拜,老胡的卡车到了保养期,一般来说他的车保养只需要3-4天,但那一次他的车出了问题需要更换配件,那个国家所有工业产品完全依赖进口,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次需要一周的时间,于是那一周我每天开车出去时都邀请老胡坐在副驾驶来教我,一天不多一天也不少,就是我心里想的一周时间,太奇妙了!

连续三周的经历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上帝的真实性,我开始相信这些不是单纯的巧合,而是上帝对我的回应。于是每周都去教会参加他们的活动,唱诗歌,听他们讲解圣经,那时听完都觉得很满足,和时间被占满不同,不像打游戏,打的时候很过瘾、很满足,打完之后又陷入空虚当中,这种满足是久旱逢甘露的、实实在在的饱足感。我越听越想听,胃口越大,也开始自己去读圣经。但时间久了,虽然热情不减,但觉得听圣经讲解或是自己读只是在满足内心的饥渴,并没有方向,觉得很迷茫,于是我又去问上帝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上帝听到了,但这次没有立刻回答我。奇妙的是恰好在这段时间,公司想派我去海边的S城进行项目维修,不是什么重活,就是开车带着几个人去到现场把要维修的项目交代清楚,然后等他们做完带他们回来就行了。起初我不太情愿,因为跑长途很累,当我惊奇的发现S城离那位基督徒阿姨所在的A城相聚只有30公里时,立刻答应了,因为我可以抽空去和徐阿姨见面聊聊天,感谢她为我介绍教会。上帝总共为我们预备了两次见面,两次对我的内心和思维都是颠覆性的,这位阿姨50岁上下,我从没有见过一个人50岁了竟然这么精神矍铄,目光如炬,年轻人当中也是少有这样的精神状态。我心存好奇地和她交流,两次的交流她都很坦诚地和我讲述她与上帝之间的故事,每次提到上帝和圣经,我发现她眼里总是带着光的,特别自豪、特别起劲儿。她说只要是谈论上帝,她几天几夜都述说不完神的恩典;她现在就是每天以上帝为生活的中心,去赞美、感恩、看圣经、做上帝喜悦的事情。和她聊完天,我震撼了,被她火一样的热情感染了,对上帝产生了更大的兴趣,究竟上帝做了什么让一个人如此有激情?我觉得不可思议,但萌生了做基督徒的想法。

那次之后我再没有其他机会去到S城,是上帝为我的需要专门预备的两次机会,我很感恩,越发被上帝的贴心安排所感动。回到首都,被鼓励后的亢奋情绪很快褪去,我又陷入了忧愁,因为徐阿姨的分享很个人化,我觉得她这样的基督徒很有魅力。但的确基督徒这个概念当时对我很抽象,从她的见证里大概知道她以前生命很糟糕,很骄傲,很爱慕人的称赞,信了上帝之后,改变很大,生命有了使命感,更加喜乐、知足等。但从不信到信,她到底怎么一步一步经历的呢?我很迷茫,又没有人指导,无奈我只好又去问上帝,“上帝啊,这么抽象,我该从哪里下手呢?”上帝听到了,奇妙的事情很快发生了:和老阿姨聊完天回到首都是周五,周天照常去教会,讲解圣经之后一般都会唱一首歌结束,奇怪的是那天我无法专心唱歌,于是他们唱歌时,我就瞥书架上的书,突然有本书的名字特别吸引我,于是借回去看,看了几页,心里面油然生出感恩之情,这正是我现在需要的书呀!我如饥似渴地读那本书,心里面不断地赞叹上帝的作为,觉得他对我太好了,我心里有需要,他就为我预备。

渐渐地,上帝对我来说不再那么遥远和陌生,一件又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经历让我不再否认他,他打开我内心的眼睛,让我看到他很爱我,一方面他自己亲自的带领和供应,另一方面也是通过不同的基督徒来关心、照顾我的需要,从大学时候的基督徒姐姐,到这位徐阿姨和台湾的姐姐,从她们身上我也感受到了上帝那份温柔、舍己的爱。我有了做基督徒的冲动。

国外受洗很简单,只要我口里承认,心里相信,下周就可以为我安排。但当洗礼变得这么廉价的时候,我反而不太想洗了;这么简单就可以做基督徒,反而让我有点奇怪和犹豫。感觉欠那么点意思,但说不上是什么,于是当时也没有太着急。

圣经里耶稣有一位门徒叫马太:

9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10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马太福音9:9-10】

27这事以后,耶稣出去,看见一个税吏,名叫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28 他就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路加福音5:27-28】

利未就是马太,同一个人。这个事件之前,圣经福音书中没有记载耶稣和马太有过什么交集,这是初次见面,面对耶稣的邀请,马太就做出了令世人震惊的回应:撇下所有,起来,跟从了耶稣。

这让我回想起自己与雅伟神的初次相遇:充满悖逆和不屑。那时我还是大学生,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教会的老师,我们十来个学生就在老师的家里上查经课一年多。老师们给我们讲解圣经,介绍雅伟神,介绍耶稣基督及他的教导,陪我们聊天、探讨生命的话题;也时常预备很丰富的餐食,把我们的方方面面服侍的都很到位,那段时间确实很美好。很快来到毕业季,老师们建议我留下来继续追求神,面对这个邀请,我当时也即刻做了回应:打包所有,离开,去非洲淘金。我不需要虚幻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上帝,追求物质更加重要、更加务实。这是上帝初次邀请时,我的回应。

再次见面就是上面讲述的2013年在非洲的经历,上帝没变,我变了。上帝的怜悯让我有很多美妙的经历,让我品尝到一点与上帝做朋友的甘甜滋味,过程中上帝再次向我发出做基督徒的邀请,我的回应是犹豫的:一方面,觉得现状挺好的,弟兄姐妹们都很爱我,我也用我的方式去爱他们,感觉对上帝的需要不太强烈;二方面,一想到找一位神来管着我,我的自由和自主权感受到了“威胁”;三方面,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洗礼搞得这么便宜,一点代价都没有,万一加入他们组织之后才跟我提要求,岂不很难做?

我觉得我的两次回应才是正常人的反应,马太走得太极端了、太快了,马太你知道你这个回应让我们多少人难堪吗?你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做出这样一个选择?

马太做耶稣的门徒之前是一个收税的税吏,税吏是怎么回事呢?当时的巴勒斯坦是由罗马帝国来统治的,整个巴勒斯坦被称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罗马人就用以色列人来管理以色列人,马太是一个以色列人,向本民族的以色列人收税。在以色列人的心目当中,税吏都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仗着罗马人的势力去敲诈勒索,甚至中饱私囊,是民族的败类,是叛徒,他们对税吏是又怕又恨。所以以色列人极其憎恶、藐视这个马太。

也就是说,税吏马太是一个不好的人,是被同胞唾弃的罪人,他也应该知道自己道德不好。他做这份工作,一方面内心会被罪疚感折磨,出卖自己的同胞;另一方面每天被人鄙视、痛恨,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心里应该很苦的。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他自己的选择,有失必有得,他得到了财富,得到了一定的权力。

确实如此,就像我为了个人的利益,选择报假账;为了拿到项目,昧着良心说阿谀奉承的话,陪吃陪喝陪钱陪笑。这的确是我的选择:我选择用良心交换物质利益,用尊严和人格交换事业成功。是的,我得到了外在想要的东西了,但有谁关心黑夜中那个孤独痛苦、被罪疚感折磨的灵魂呢?在唾骂马太的以色列人群中,有谁真正关心马太内心的无奈和煎熬呢?

雅伟神关心,主耶稣关心。但是他们关心的方式很特别,不是给我蜜糖吃,不是对我说“没事了,平安了”,而是显露我内心的丑陋和肮脏,让我更加看清楚自己的本性,比如说:我跟随的项目经理被提拔为分公司总经理,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经常跟他一起出入处理公司的事情,在车上他经常问我对其他同事的观察和想法,当被问及一位张姓同事时,我敏锐地留意到老板对他的欣赏,他很可能成为我未来有力的竞争对手,而这位同事是有恩于我的,他常在工作上悉心帮助我,她的妻子也曾因为怕我刚出校园不知深浅,常私下提醒我,他们夫妻真心对我不薄。但那一刻在老板面前,我心里生出的不是因感恩对他的赞赏,而是因感受到威胁而出的毁谤,脸不红心不跳地说他的坏话、给他穿小鞋。

当上帝把这个场景播放在我眼前时,我羞愧地无地自容,因为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是个道德不错的人:我是守法公民,自觉为人处事不错,忠诚、勤奋、尽职尽责、有恻隐之心,曾有个我不认识的QQ网友,大学生,他说因为别人盗用了我的号骗了他3000块钱,导致自己没有生活费了,我恻隐之心发动,替骗子把钱还给了他;我有正义感,心里算是善良、正直、有原则,我不欺负人,别人欺负我也尽量忍让,朋友同事有需要,我也尽力帮忙;我也爱家人,和母亲、哥哥一家的关系都不错。但是神开我眼睛的那一刻,自己持守的道德优越感破产了,我表面道德高尚,而扒开自己的内心,里面充满的却是自私、虚伪、诡诈还有忘恩负义。

再比如:我大学时期有过一段遥远的异地恋,俗话说距离产生美,但在热恋中,也容易产生误会。我们是触不到的恋人,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背景板里拿着诺基亚发短信息表达着各自的情愫和思念,可虚幻的海誓山盟、你侬我侬,终究抵不过时间的摧残,远方苍白的关怀和眼前同学的出双入对让她无法忍受,她与我分手,选择与身边的男生在一起。我真的受伤了很久很久。后来她与那个男生相处不好,又回来找我,我又接受了,但我的心起了微妙的变化,我以受害者的身份不断地向她索取,要她补偿;以报复的心态对她进行冠冕堂皇的冷暴力。后来她被榨干了,再也给不出爱,最终再次提出分手。

长久以来,我都是以受害者的姿态面对这段恋情,自己被伤害、遭背叛,可上帝这时带我看到了自己残忍的、不愿意饶恕的本性,刻意放大受害者的形象,背后却进行残忍的精神报复。

上帝啊,你这是在帮我吗?你是在害我呀!以后我还怎么继续装睡,继续装作看不见真实的自己呢?以后我要怎样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自己呢?这么一个丑陋又肮脏的本相要是让世人看到了,肯定会被世人唾骂、抛弃,你看税吏马太不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吗?但是上帝啊,如果继续掩盖着,罪疚感的折磨很痛苦,我的灵魂不得安宁,我到底该怎么办?我也不想行尸走肉般活着,我的出路在哪里?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们正在经历我曾经这种矛盾的感受,或者未来会经历到,那么恭喜你们,离雅伟神的救恩就更近一步了。

我的经历让我看到,罪恶的本性,不会因为外在环境的改变而消除,贫穷时我自卑、冷漠、阴暗、嫉妒、争竞;物质富足后,这些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暴露出我更多问题:自傲、诡诈、忘恩负义等等;罪恶的本性,也不会因为年纪的增长、知识阅历的增加而被改良,反而变得更加伪善。

当然,上帝让我们看到自己罪恶的本相不是为了羞辱,不是为了嘲笑,而是让我们了解自己生命的真相后,带领我们看到自己是多么需要他,看到自己是多么需要被拯救。

一个人没有这份看见,是很难做耶稣的门徒的。税吏马太正是看到了自己道德败坏,长期被罪和罪疚感捆绑,迫切需要被拯救,因此耶稣呼召他时,他认出了耶稣就是旧约里雅伟神所预言的那位弥赛亚,可以拯救他,于是撇下所有跟从了耶稣,他知道这是他灵魂得到救赎的唯一出路。

面对自己肮脏、罪恶的本性,我自己没有能力清理污垢、消除罪恶;我陷在偏离神的恶中,没有能力恢复跟神的关系,与神和好;我想活出清洁、单纯、有尊严的生命,但也没有能力。

上帝啊,这一切我都没有能力、做不到!

上帝啊,现在我知道自己是多么需要你,请你帮助我,这一次,我不想再错过!

有了这样的心志,上帝的灵很快就在我生命里面去带领和动工。

7我们若在光明中行,如同 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8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9我们若认自己的罪, 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一书1:7-9】

我不想再守着污秽恶臭的旧生命继续生活;我不想再像个小偷一样遮遮掩掩地生活;我也不想再表面一套,心里一套,圆滑世故地生活;我渴望光明正大、坦坦荡荡地活在神的光明中。上帝听到了,就在这段时间里,我偶然翻看到大学上查经课的笔记本,没想到我会带它来非洲!里面讲到做基督徒之前生命需要清洁,需要在神、在人面前知罪、认罪、悔改……很奇怪,此时的我没有畏难想逃,虽然觉得跟人道歉挺难的,但内心更渴望尽快从污秽和肮脏的状态中脱离出来,而且心里也有很确定、很踏实的声音让我这样去做。

于是我开始一边祷告,一边去和不同的人认罪,我这样告诉他们:我的信仰容不得任何污秽,我的神让我去处理生命的罪,向曾经对你们的亏欠和伤害道歉,(具体的事情),我真诚地请求你们的宽恕和原谅……那对夫妻惊讶地回复,我知道有人在背后搞我,但怎么都没想到是你,他们最终原谅了我;后来我也写信给初恋,我们彼此饶恕,神释放了我,也给了她多年来愧疚的心一份自由……凡神让我去处理的,我都去顺服;没有能力面对的,我就求神赐我能力放下自我。

我也相信耶稣就是神所差来的弥赛亚,相信唯有在他里面才有道路、真理和生命。感谢慈爱的天父,感谢摆上生命为我们赎罪的基督耶稣。

“主耶稣啊,我是一个罪人,现在我愿意承认我过去所犯的一切罪,并且愿意让你做我的主,我一生要跟随你到底。”

2013年7月21日,我受洗成为一名基督徒。

受洗当天,有一段插曲:那天洗礼和聚会结束之后,一个认识我的传教士Daniel找到我,说要给我一份特别的礼物,在我期待的眼神中,他摸遍身上所有口袋,把当晚收到的所有奉献,一分不留地全部塞到我手里(国外信仰自由,传教士会在不同社区服侍,牧师跟会众说今天的自由奉献不用放到奉献箱里,你们按着感动给到不同的传教士,回报他们的劳苦),Daniel知道我不缺钱,所以他的举动更多的是象征意义,瞬间我意识到这份礼物的沉重,我很犹豫,不知道该不该接,但是在身边那位台湾姐妹的鼓励下,我接了下来,这笔钱承载的内涵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思考,可能也需要我用一生去消化,毕竟我与上帝的故事还在继续……